初创公司股权架构常见问题及其风险分析
公司股权架构的常见问题,第一个就是初期创业时候股权过于平分,举一个比较直观的例子,两个人一起创业,然后决定股权一人50%,这样直接导致的风险,就是股东层面的决策困难。
之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早期股权对应的利益体现不明显,公司刚开始设立时,可能还没有开始产生价值,至少价值没有那么直观,而创始人之间最开始创业又抱有很大的激情,容易因为情怀、平等这些因素去简单划分各自的股权。
过往很多例子有向我们证明,不同分工给公司创造的价值权重,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没有按照各自负责的职能重要性划分股权,当平均主义导致后续出现实质性不公平情况时,很容易引起创始人之间的纠纷,也会使得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造成决策上的僵局,对重大事项难以一锤定音,错失商机。
第二个公司股权架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早期融资股权稀释过大的问题,创始人应该尽可能地给自己后续的融资留下空间,把控融资节奏,重视融资的长期规划,而不仅仅是看中眼前找来的这一笔钱,尤其慎重考虑最初几轮融资出让的股权比例,是否对应应有的价值。
第三个出现在股权架构中的问题,在于控制权。股权影响企业控制权上文已经说过,有些创始人初创过程中,早期投资人持股比例过大,则可能出现早期投资人比创始人更有话语权的局面,通常情形下应当避免。
即使基于个案的特殊背景,早期投资人占有股权比例较大具有合理性,后续也建议考虑采取一定的调整机制,让创始人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取回控制权。比如创始人与投资人做一个约定,达到某一个条件(例如在一定期限内公司达成某项业绩目标),投资人应该把一定部分的股权转回给创始人,既作为经济上的奖励,也作为控制权的回归操作,因为创始人逐渐向投资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话语天平也应当逐渐向正常状态倾斜。
站在早期投资人的角度,如果创始人完成了“条件”,那也标志着公司价值的增长,投资人的经济利益不一定会受到实质伤害。并且当公司步入正轨后,如果控制权不在创始人手里,后续投资人也会对公司股权架构的健康度产生一定怀疑,影响后续融资,进而影响公司的发展脚步,对早期投资人自身的长期利益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
公司股权架构常见的第四个问题,是员工直接持股。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建议公司员工中只有核心创始人级别的人士直接持有公司股权,其他被授予公司股东利益的员工尽可能通过持股平台间接体现其股东地位。
首先,如果员工直接持股普遍化,则会导致公司股东过多、持股过于分散,股东层面的决策需要频繁地去征求各个员工的意见,而不同员工对待决策事项的认知程度、参与积极性、个人诉求等很可能存在显著差别,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
其次,员工直接持股可能带来人员管理上的尴尬。在股权这种涉及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公司对于同等或类似级别的员工应体现公平原则。因此对于非核心创始人,一旦开了直接持股的先河,很容易导致直接持股的员工不断累积,最后很可能走向股权结构的失控;如果为了股权结构不失控而对后续的员工直接持股进行刹车,则不可避免造成厚此薄彼的局面。
再次,对某位直接持股员工离职后的股权处理,也可能让公司陷入困境。如果处理方式上公司和员工未能达成一致,默认的状态是该名员工继续保留股权,那么后续凡是涉及公司股东层面需要签署的文件或办理的手续,公司都需要向已经和公司脱离雇佣关系的员工寻求配合,实际操作中会面临诸多不便。
第五个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的代持现象。在实践中可能有公司股东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在公司作为显名股东,所以找第三方代持自己的股权,等到一定时候,或者达到一定条件后再将股权还原,或者对股权还原事宜不作明确安排。代持可能带来的常见问题如下:
1. 很多当事人为了确保代持的保密性,经常不签署书面代持协议,容易引起纠纷。
2. 代持还原的典型方式,就是代持人把持有的股权全部转回给被代持人,可能产生税务问题;通常而言,代持还原的时点公司的资产数额越大,公允价值越高,税务风险越高。
3. 股权代持也会影响股权架构,会让外界无法看清公司真实的股东名单,在融资过程中,创始人对此有很大的披露负担,若不如实披露,可能需要向投资人承担违约责任;若如实披露,往往与代持的保密属性相悖。
4. 代持导致的公司股权结构不清晰,可能会给未来公司上市造成实质影响。
做股权,找树林
如果您的企业有任何股权设计、股权布局、股权激励方面的问题,
欢迎您随时咨询专业股权顾问 林老师18578460305
长按添加微信